Search


這個世界要的從來就不是被改變,而是問題被解決。

在網路產業,常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這個世界要的從來就不是被改變,而是問題被解決。

在網路產業,常會有「我們在改變這個世界」,或陷入「想要做大事,一定要有革命性顛覆世界構想」的思維。但這次的體驗,卻恰恰是最老派的作風,拯救了我在青森又冷又累的一晚。

故事要從行李箱崩潰的輪子說起。不得已,得在當地買替代品,好不容易找到地方也買成了,下一個問題馬上來臨:青森不比東京,可以電車趴趴走或者計程車滿街跑,拿著一個箱子,該怎麼回到旅館?我的內心正發出「老天爺你繼續考驗我在日本的生存能力吧」的呼喊,突然想起眼角曾瞄過某個日本專用的叫車 App。幸好有網路,幸好也順利搜尋到「Japan Taxi」這個應用,抱著姑且一試的心,打開了它。App 顯示當地有兩個計程車公司,請擇一(一個有評價一個空空如也,當然選了那個有評價的),填寫姓名,電話(留的還是無法標示國碼但其實是新加坡號碼的手機,呃),現在位置,然後叫車。

螢幕提示,從叫車到發送結果,等待時間需四分鐘。

四分鐘!這在用慣了 Uber 和滴滴的世界,簡直等於到不了的永遠。重點是,我還沒用過這個 App,沒有一絲一毫的信心,而我可以合理的猜測它是唬人的。

螢幕上顯示進度的點點,一顆一顆,緩慢的、悠閒的、像是毫不在乎網路世界是以爭取那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向前衝的,自在的跑著。

就在我耐心已趨告鑿,極想放棄的那刻(事實上它不容許我放棄,因為回到上一步的箭頭顯示為灰色、要取消叫車它說得打電話到某個服務中心... 問題是連電話號碼都沒寫),螢幕突然轉換,提示我叫到車了,將在七分鐘後到達。我的心一時雀躍,但一陣又愛又怕受傷害的心即刻襲捲了我:沒有車號、沒有位置(我剛剛輸入的地點到底對不對?)、我的電話也是個通不了的號碼,這諸多的不靠譜加起來,究竟能不能讓我順利踏上歸途?

幾分鐘後,一部計程車緩緩駛來…

車子都還未完全停下,我忙打開車門,說,「是APP 叫車來的嗎?」

司機有些遲疑了幾秒,正感覺不妙,他說話了,「是 Lin 桑嗎?」

我眼前突然出現了曙光,「是的是的」,然後彷彿不給司機任何時間任何機會拒絕我似的,火速把行李箱丟到行李廂,匆匆跳上車關門,「請到青森旅館,謝謝。」

然後前座的無線對講機傳來聲音,我還沒聽清楚它說什麼,司機已經拿起對講機,「乘客已經順利上車,完畢。」

這時整個流程才在我腦海中清晰了起來。我剛剛利用手機叫車的對應端,應該是當地的無線電計程車叫車站,利用某個不一定是手機也許是電腦的終端,收到了「有乘客在某某點要叫車」的訊息,然後有位美麗的救星,真人利用無線電呼叫當地的車輛,在司機應答後,再用同樣的介面手動發送確認的提示給我。日本的智能手機本不普及,再加上計程車司機大多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年長男子,要他們淘汰已經長年使用的日本式翻蓋手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,所以要整合計程車系統,倒不如和當地的車隊合作,普及幾十家公司總比等待幾萬輛車子來的容易。事實上,日本計程車的駕駛座附近,說它先進,倒真不像北京上海人手一機甚至數機隨時滴滴叫的一派忙碌模樣;說它落後,又幾乎每台車都早配有刷卡機,搭車付款極為方便。

而這個 App 創新,簡單而粗暴的,完成了新世代移動上網和舊時代科技的連結。它甚至沒什麼技術含量、介面也極為陽春。但它堪用。它利用舊時代已有的方式,解決了我的問題。

我們不必迷信於完美的用戶體驗。能夠抓老鼠的就是好貓,能夠解決問題的,就是好方法。這個世界要的從來就不是被改變,而是問題被解決。

而我,也順利的回到旅館,繼續我的旅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歡迎收看「Christina 的說故事工作坊」
有些故事,現在不說,就會被這條名叫「生活」的溪流慢慢沖散,沖遠。我?
View all posts